dsblog.net 资讯 » 专家观点 » 侯晓林:扶”大于“管”是中国直销基本走势

侯晓林:扶”大于“管”是中国直销基本走势

http://www.dsblog.net 2006-06-14 09:51:53

    从直销条例出台那天开始,业界对今后一个时期直销行业特征的预测分析大都认同“严管多于宽松、整顿多于扶持”这一判断。从今年以来各地执法机关的查处力度和近来国家工商总局成立“直销监管局”这样的专门管理机构等迹象来看,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样的判断。难道国家在直销领域的“政策”当真就是“管”大于“扶”?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笔者认为,阶段性地看,严管和查处是近段时间的大主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扶”大于“管”必将是中国直销的基本走势。
    
    本文将通过中小企业和直销行业发展的对比,概略地对这一理论进行分析。
    
    清场
         
    就好比对旧城区的改造,你首先得清场子,把杂乱的板棚房子拆掉,还要搞一搞土地平整,然后才能使万丈高楼平地起。可以这样理解,从1998年算起,国家在直销领域的严管和整顿,都是在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清场。
        
    考察我国政府关于直销行业管理调控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政府对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的反应是十分机敏、及时和充满前瞻性的。别的不说,直销从1990年正式抢滩中国内地,而我们的政府在1994年就在政策条例方面有了正式反应。我们知道,1994年前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直销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件,比直销更头痛或者更具有影响的经济事件简直就多如牛毛,政府即使不作出政策管理方面的反应也属于正常。
    
    一般地,适当严控和严打有三个大意义:一是对非法活动有彻底的打击作用;二是对国民有全面的教育作用;三是对行业有明确的规范作用。
         
    诚然,严控或严打都是有损失的,并且损失是多方面的,不单单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不单单体现在行业内部。但是如果这些损失能够换来今后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那么对国家是幸事,对行业是幸事,对老百姓更是幸事。
         
    因此,政府对非法传销的打击十分必要。如果不对非法传销进行清理,那么直销市场就会如同炖鱼的大锅,非法传销就是混杂其中的腥鱼臭鱼,这锅原本丰盛的炖鱼任谁都吃不好。
    
    理论的分析尽管如此,但业界的心态更关注政策性严管何时能完。
    
    笔者认为,直销行业的政策性宽和严具有正弦波特性,因为投机性经营行为在直销行业的存在不可能被根除,最多只能被抑制而已。
          
    现实地说,直销行业的自律程度以及基层执法官员对政策的理解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除非直销行业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至于让中央政府有理由相信直销行业能够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正规发展。否则,执法的严或宽,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矫枉过正或手下留情,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基层执法者的意愿了。
    
    从中小企业看直销行业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在各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资本小、技术力也不是最先进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在重视资本集中运作和重视高科技的今天,这是不是一种倒退呢?不,对比经济研究告诉我们,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是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所做不到的。同样地,对比经济研究也告诉我们,直销模式所起的作用和中小企业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么,为什么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呢?
         
    在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目前国内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为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而中国城镇包括农村进城工作的灵活就业者总计达7000万人。1978-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就业;仅在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达460万人。
         
    在日本,中小企业共508.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7%;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的72.7%;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的50.8%。
         
    中小企业的作用很多,引人注目的有4个方面,而这些又和直销行业的特点有着惊人的相似。对比分析之下,给人的启示足以令我们看清楚直销模式在政策层面上的未来地位。
         
    第一,中小企业创造就业的投资成本比较低廉。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就业岗位。这就是说,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须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须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只须投资8万元。
        
    直销模式,其创造就业的投资就更加低廉了,而且还不需要国家掏腰包。提供低门槛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自主创业,其实质是什么?就是国家只需要给一个政策就可以解决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既然国家肯花钱、肯出政策通过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怎么会不肯给一个政策来支持能够起到同样作用的直销行业呢?
         
    第二,中小企业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分忧。中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下岗职工创造再就业岗位,可以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条件。
         
    有资料称直销曾经吸引大约1000万~4000万的直销员就业。就是把短暂的、中途退出的直销员在统计数字中去除,稳定从事直销的人员也在1500万左右。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一个能够让国家集中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的经营模式怎么会得不到支持?之所以现在严管和整顿,是因为现在这个模式还让人不省心。
         
    第三,中小企业的财政贡献不仅仅是税收上的贡献。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43.2%的工商税收,还为国家减少了在社会保障方面(如失业保险等)的财政开支。
         
    直销模式,是一个在提高个人收入方面卓有成效的经营模式。个人手中有钱了,个人的生活好转了,不仅是节省了缩小贫富差别的投入问题,还是一个提高社会购买力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加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就是中国所拥有的强劲购买力吗?正因为如此,国际航空巨头、矿业巨头和众多的强势政府才纷纷侧耳聆听中国人的声音。
         
    第四,中小企业是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民间投资的投资规模总体来说,属于分散的、小规模的投资种类。这类性质的民间投资并不适合大型的、长远回报的经营项目,而中小企业所承担的项目恰好在规模、类别和回报周期等指标上非常适合民间投资的参与。民间投资是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加强老百姓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民间投资管理得好、引导得好,必将发挥意义重大的社会稳定作用。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国家才极大地重视减少闲置的民间资本存量,并在投资方向和方式上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
    
    直销模式,是一种更加适合零散的民间投资的一种经营模式。到目前为止,在直销市场中达到良好经营状态的个人总计费用支出10万~100万元之间,而从进入直销领域的投资规模角度来说,一般在400元~20000元之间,就可以开始经营了。
         
    直销模式始于美国,最初也是为了解决传统经营中的创业投资门槛太高的问题。直销模式发展到今天,尽管有了很大的变革,但是投资创业门槛比较低、非常适合零散的、小额的资本进入,则是直销一直保持下来的基本特征。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国家应该没有任何理由限制老百姓致富,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理由限制直销这种模式的发展。然而十分遗憾的是,直销模式本身所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必须加以很好的限制,不然这些正面作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发展的眼光
            
    从发展的眼光分析,直销模式会更多地被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所接受,但是需要时间,而且也会有失败者。甜美的蛋糕最终只属于那些有耐心、有实力和策略得当的勇者。当然,也会有不少的人靠大胆投机掠夺而自肥—这就看他们逃脱法律处罚的运气了。
            
    本文只是从吸纳就业的角度对直销模式的优越性进行了概略的分析。实际上,直销模式经过最近十年的改良和发展,已经成为非常适合人口众多的、劳动力密集型的社会发展所需要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只不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首先消除直销模式的投机性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在国家没有确信直销模式的投机性危害得到很好的控制之前,是不会收回严管、严控之手的。
            
    类似的事件,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屡见不鲜,对“投机倒把”的管制就是如此。但是后来我国的物流经济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并且发展得很好;对“汇率”的管制也是如此。我国政府曾经顶着全世界的压力一直硬扛到今年年初,才开始启用灵活的汇率管制。“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似乎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金科玉律。毕竟,这样更有利于大经济环境的稳定。
            
    直销经营的新一轮博弈开始了,困难就在这个过程中,机遇和希望也在这个过程中。直销模式会一直发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批试水者败北,也会有一批试水者胜出,而这两类命运不同的勇敢者的唯一相同之处就是:都曾经相信自己是赢家。
来源:《经贸世界》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