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董事长王雪红:任何时候我都可以从头再来
http://www.dsblog.net 2012-11-14 13:50:50
王雪红创业路上的坎坷经历,并非常人所能承受。但王雪红觉得自己身上的那股韧劲来自于母亲。
王雪红的母亲廖娇本姓杨,因从小过继给廖家而改姓廖,但晚年她又改回原姓。因嫁给王永庆,所以她叫自己王杨娇。
因养父生病、家中无人种田,王杨娇十二岁就开始养家。年幼的她做过很多事情。从织布到卖鱼、挑木炭,再到亲戚家里去做月嫂。最后,还去了一个日本高官家打工、做饭、记账。当时,她很羡慕日本高官家的女儿们可以弹钢琴。那位日本太太告诉她:“你长相好,做事又很拼。有一天,你会有自己的钢琴,甚至过得更好。”
母亲后来告诉王雪红,从那时起,她就知道教育的力量。日后无论环境如何艰苦,她都坚持让自己的孩子们读大学、弹钢琴、跳芭蕾。
王杨娇十九岁那年,台湾很多人因为战乱得了疟疾,王杨娇家也不例外。“当时母亲倾尽全力照顾家人,最后也病倒了。母亲的姑妈让她去南部嘉义养病,在那里她遇见了父亲。”
当时,王永庆在开米店。他拿了治疟疾的药给王杨娇和家人。并表示说,他很喜欢王杨娇,希望能娶她回家。王杨娇很感激他,就答应和他结婚。
在母亲王杨娇眼里,父亲王永庆是一个顾家、孝顺、又聪明的人。“他的思想总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米店结束后,他做木材,又开砖场,直到塑料厂。”
在做塑料厂之前,王永庆有一次载妻子回娘家。当时,他买了一辆大吉普车很风光。那时候,王杨娇感觉很幸福。
王永庆当初做事情很拼命,二十多个员工中午都在家里用餐。王杨娇每天四点起来,一个人张罗三四桌菜。大女儿王贵云记得:“当时还没有冰箱,妈妈一天要跑三四趟菜市场。”那时候,“他(王永庆)拼,我也很拼。”王杨娇后来回忆。
渐渐地,王永庆越来越成功,但也开始不归家了。王杨娇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过了几年,她就不得不面对丈夫要有第三房太太的可能。
王杨娇经常流泪:“因为那时候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她也感觉自己在家里无法进步,但必须侍奉祖母、照顾亲戚和孩子。王杨娇却感觉自己在家里无法进步,必须侍奉祖母、照顾亲戚和孩子。“只能抽中午大家午睡的时间,学中文、学圣经、读英文”。
有一天,王杨娇偷偷和王文洋、王雪龄去看了一场电影。那是一部黑白的战争片。“我真的很想像战士那样在战场,而不是在家里打仗。”母亲后来说。
终于,等到王雪红去柏克莱大学读书时,1975年,母亲王杨娇决定带着最小的孩子王文祥一起去美国,身上只带了3000美元。
刚到美国,王永庆并不知道妻子会留在美国,所以没有给多余的钱,倔强的王杨娇也不想开口找他要。“带着九岁的孩子,我必须安定下来,每天都哭。”晚年的母亲如此向王雪红讲述:“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会说第一句英文为止。”
那时,王雪红还在念书。王杨娇就和贵云、雪龄商量,拿了雪龄和贵云的嫁妆三万美元,当首付款买了柏克莱的一套房子。屋子后街有一个牧师,他总和王雪红一起鼓励母亲王杨娇去读书。后来,王杨娇就每天走半小时,到柏克莱大学前的成人学校读英文。王杨娇50岁开始学英文、60岁开始学车。“当时交到很多知心朋友,也学会了自力更生”。
最初几年,王永庆和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美国看望王杨娇。王永庆至少来过三四次,劝她回台湾。王杨娇内心也很挣扎,但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美国。“在美国,我有进步的空间,在教会里可以体现我的价值。但在台湾,对于我来说太挤了,会成为别人的负担。”王杨娇后来告诉女儿王雪红。
善良的母亲还很乐意为柏克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煮饭,“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说起妈妈,王雪红眼圈红了:“我创业和创新的精神,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