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h2006188
文章数量:309
点击人次:1089970
- ·2012年12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2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2008年07月
- ·2008年05月
- ·2008年04月
- ·2008年03月
- ·2008年02月
- ·2008年01月
- ·2007年12月
- ·2007年11月
- ·2007年10月
- ·2007年09月
- ·2007年08月
- ·2007年07月
- ·2007年06月
- ·2007年05月
- ·2007年04月
- ·2007年03月
- ·2007年02月
- ·2007年01月
- ·2006年12月
- 女孩,不要轻易说长大
-
直销人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基因”。如今的花季少女,她们的“基因”包括无时不在的即时通讯、对朋友空前的依赖,以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长大成人”。她们年方十几就自视为“女人”,但在通向成人世界的道路上,她们往往让真正的成年人目瞪口呆。
女孩们酷得与校园不相称,可面对来自同龄人、因特网等外部压力,她们却显得无比脆弱。澳大利亚记者菲奥娜·哈里里为《周末澳大利亚杂志》撰文,讲述当今少女的成长压力。
[@more@]“无照驾驶”“他们有时会说,‘你是年轻姑娘,不该有那样的举动’,但年轻姑娘和年轻小伙现在不都一样吗?”——16岁女孩丽贝卡·杜克斯
哈里里说,多年来,总是男孩更惹人气恼。他们成绩差,爱冲动,动不动就打架。男孩的问题似乎困扰着每个人。“男孩们正面临‘雄性危机’,”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马克·莱瑟姆2004年公开表示,“随着蓝领体力工作减少,他们的(男性)特质和性关系变得模糊、混乱。”
然而,当大人们紧盯男孩们不放时,聪明、理智的女孩们却在加速发育。哈里里说,一个世纪以前,女孩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6岁,如今是12岁。她们似乎在除心智以外的很多方面提前“成人”。
青春期焦虑症专家葆拉·巴雷特说:“她们看起来很成人化。但从心智上说,她们还是孩子,这跟三代以前的女孩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社会头一次出现这样的人群:身体发育远远超过心理发育,”青春期心理学家迈克尔·卡尔-格雷格博士说,“她们看起来对每件事都有准备,可事实上什么都不懂。这就好比一辆漂亮、时髦的车,驾驶员却没有驾照。”
虽然没有“驾照”,但“驾驶员”仍要“上路”,并且“豪情万丈”。通过手机和因特网,她们“随时待命”,还不想让父母察觉。
“以前,人们总觉得只要女儿待在卧室里就会安全,”格拉斯哥大学的苏珊·巴彻勒教授说,可现在,紧闭的房门非但不再提供保护,反而成为女儿和闺中密友聊天时防止父母“打扰”的工具。
“选美比赛”
“我们晚上出去,总会招来异样的目光。人们总询问我们的年纪。‘16岁?’人们好像很吃惊,因为我们的举止显得比实际年龄要老成,或者说,与他们心目中16岁女孩的形象或举止不符。”——16岁女孩埃拉·洛甘
女孩的生活前所未有的忙碌。“她们没日没夜地社交、应酬、承受压力,”巴雷特说,“这一代人与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有显著区别:她们的生活充满刺激,节奏飞快,每件事都在往前赶。”
男孩也一样,但没有女孩那样突出。“男孩现在承受的压力要小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借助运动、健身和音乐来逃避,”卡尔-格雷格说,“女孩释放压力则要难一些。因为对青春期女孩来说,校园生活已经变成一场选美比赛。”
“我们得不停地赶时髦。男孩的标准可没那么高,”现年16岁的女孩杰德·元说。
保持骨感、扮酷、应付日益繁重的家庭作业、与朋友频繁联络,哈里里说,女孩在不必要的压力下结束了自己的童年。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相当大,”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玛戈·普赖尔说,“因为她们得通过打扮、应酬、活动场所、交往对象来证明自己。”
贪杯豪饮
“我们不伤害任何人。我们不破害任何人的财产。我们干的最坏的事也就是喝酒。”——埃拉·洛甘
饮酒算不上女孩独有的问题。2005年公布的一项澳大利亚中学生饮酒研究结果显示,2.2万名12岁至17岁受访者中,三分之一饮酒者承认自己酗酒。1999年至2005年,女酗酒者的比例从27%上升至32%。其中16岁至17岁年龄段的女孩中,42%承认酗酒。
哈里里说,青少年饮酒已不是新鲜事,但引人关注的是,很多女孩饮酒过量。且不说酒精影响大脑发育,就心理而言,它也更容易对女性产生负面影响。但她们似乎并不在意,仍像男人一样豪饮。
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约翰·图姆布鲁教授说:“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我不制造暴力事件,也不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喝酒就不是问题。”
“如今,很多地方的文化都允许女孩像男孩一样出门找乐子,也允许她们在教育、职业等领域有自己的追求,”墨尔本大学副教授安·桑松说,“这意味着她们有更多时间远离父母的庇护。”
科技宝贝
“你有更多自由做自己,也不用非得面对后果。如果你想甩掉谁,不必坐在他们面前哭泣。发个短信就行。”——杰德·元
网络博客如今已成为女孩的日记。过去,女孩把心事锁起来;现在,除非博客有权限设置,否则每个人想看就看。
哈里里说,科技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女孩生活中的核心元素,她们离开它就无法生存。关掉手机的念头会把她们吓倒;即使她们不愿意接某人的电话,也只是将手机设置成呼叫转移。
但科技也有它的负面效应。卡尔-格雷格说,“网上有很多陌生人对她们说,‘别去看那个心理医生。自杀吧。那多简单’。”
斯特凡妮·格斯蒂那尔和乔迪·加特尔今年4月在墨尔本附近上吊身亡,死时年仅16岁。加特尔的父亲事后发现,她们严格遵守了“自杀网站”的详细“指导”:选用哪种绳子,如何打结,怎样测试绳子能否承受体重……
哈里里说,两起自杀事件显示,当今女孩有两大特点:一是她们的小脑袋瓜极其容易接触到扭曲的信息,二是她们特别看中朋友。
“如果问十来岁的女孩,什么对她们最重要,答案会是朋友,”巴彻勒说,这显然与过去不同。“这并不是说20年前的年轻人不太受同龄人的影响,而是因为那时影响他们的人和事物更多,所以可以从别处获得缓冲。”
哈里里说,现在,由于家庭破裂、父母工作时间长等原因,朋友成为女孩生活中“崭新而危险的重要内容”。正如巴雷特所说:“她们向其他女孩取经,可那些女孩在情感和社会方面同样迷茫、幼稚。”
暴力倾向
“女孩通常不想和其他女孩动手打架。我觉得我们没有那么暴力。如果我们真的恨一个女孩,我们宁愿用语言伤害她。”——15岁女孩塔拉·悉妮
迷茫和幼稚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年44岁的诺埃尔·哈吉迈克尔对此深有体会。
一天,哈吉迈克尔和他合伙人11岁的女儿走在悉尼街头,遭到一群女孩的袭击。哈吉迈克尔回忆,他先听到几个人从背后迅速抄近的脚步声,“我本能地意识到,我们遇劫了。”
“我很少听到这样的脚步声,”哈吉迈克尔说,“它直奔我们而来。我转过身,看到3名十来岁的女孩,其中两人手持手术刀,另外一人手拿破酒瓶。”
手无寸铁,还有一个小女孩要保护,哈吉迈克尔使劲把刚买来的两桶冰激凌扔向对方,其中一人“中弹”倒地。就在她摔倒时,另外一名女孩用破酒瓶猛扎他的颈部,伤口紧挨颈动脉,后来缝了6针。
哈吉迈克尔是一名律师,自认为对各种青少年犯罪已见怪不怪。然而,他仍对遇袭事件感到震惊:“她们给我的感觉是冷酷、邪恶、没有人性。”
她们行凶前没发出任何“警示”。几个回合过后,她们仍然一言不发。“这让人心寒,”哈吉迈克尔说,“先行凶,再抢劫。”
合伙人的女儿被她们抓住作为人质。她们捂住她的嘴,把刀压在她脸上,说:“把钱给我,不然我割了她。”
哈吉迈克尔说:“我掏出钱包,取出仅有的那点现金,扔过她们的头顶,迫使她们回头。对付我的两个女孩如狼似虎地把钱抢到手。她们说钱不够,我就骗她们,说我上周失业了。她们相信了,把小女孩推倒在地,然后逃之夭夭。”
整个抢劫事件只持续了片刻。“后来,我坐在医院急诊室里才回过神来,‘天哪,这竟是女孩干的’。”
平等代价
“男孩的成长环境更宽松。因为在人们意识中,男孩就是比女孩更淘气、更叛逆;我们则应该举止得体,做好女孩。”——塔拉·悉妮
新英格兰大学刑事学和社会学专家克丽·卡林顿教授说,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少女暴力案件比率在澳大利亚也有所增长,约占各类少女犯罪总数的30%,而过去这只是一位数。由于少女犯罪数量相对较少,所以这一增长趋势尚未得到广泛关注。
“诚然,男孩犯罪数量超过女孩,”卡林顿说,“但问题是,性别差异正在缩小。”
“各种迹象表明,性别的角色已被大大模糊,曾经只发生在男孩身上的问题,如今也出现在女孩身上,”桑松说,“比如,在滥用酒精和药品方面,女孩正‘迎头赶上’。”
社会当然不喜欢这种变化。可社会的态度会让这一代在“男女平等”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费解:如果男孩可以变坏,我们为什么不能?
当今社会比任何时候都强调“男女平等”意识,可另一方面,仍以传统思维给女孩设定种种“条条框框”。正如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青年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娜·伟恩所说:“世界在变,可对于女孩应该成为什么样,我们的观点却没变。”
“其实,如今的女孩并不比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上一辈更坏,”伟恩说,“社会衍生出这么多问题,她们不过是对当前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做出反应。”